2024年,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在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指导下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持续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,优化管理与服务,提升展览水平,推动钧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现将博物馆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:
一、2024年文博场馆运行情况
(一)收益状况与参观人数
2024年,博物馆参观人数稳步增长,全年接待游客约42万人次,较上一年增长8%。通过文创产品销售、研学游项目及临时展览合作,博物馆实现年度营收约80万元,其中文创产品销售收入占比30%,研学游项目收入占比20%。
(二)文博场馆与文化企业合作模式
博物馆积极探索与文化企业的合作模式,形成了“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”的合作机制。例如,与中国钧瓷文化园景区合作开展研学游项目,与钧瓷工艺大师合作举办大师作品展,与文创企业联合开发钧瓷主题文创产品。通过合作,博物馆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,还拓宽了营收渠道。
(三)管理与经营界限
博物馆在管理与经营上严格区分公益性与市场化运营。公益性服务(如学生团体免费讲解、便民设施提供等)由中国钧瓷文化园景区资金支持,市场化运营(如文创产品销售、有偿讲解等)则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营收。博物馆始终坚持“公益为主、市场为辅”的原则,确保文化服务的普惠性。
(四)营收分配方式
博物馆的营收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: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(占比20%):用于开展免费讲解等公益活动。员工培训与福利(占比10%):用于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福利待遇。其他运营支出(占比70%):用于日常运营维护。
二、2025年计划实施的博物馆项目与运行思路
(一)计划实施的博物馆项目
一是钧瓷文化主题馆建设:计划在“十五五”期间建设一座以钧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许昌陶瓷博物馆,集中展示许昌陶瓷的历史、工艺与文化内涵,打造禹许昌陶瓷文化的核心展示平台。
二是钧瓷非遗传承基地:与非遗传承人合作,建设钧瓷非遗传承基地,开展钧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培训,推动钧瓷文化的活态传承。
三是钧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:加强与国际文博机构的合作,举办钧瓷文化国际展览与交流活动,提升钧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。
四是文博场馆运行思路,公益性与市场化并重:继续坚持“公益为主、市场为辅”的运行思路,在保障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,探索更多市场化运营模式,如文创产品开发、文化体验项目等。
五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:推动博物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与参观体验。
六是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:加强与文化企业、教育机构、旅游景区的跨界合作,整合资源,打造钧瓷文化生态圈。
三、2025数字展览与博物馆展陈提升工作计划
(一)数字展览计划
一是VR/AR技术应用:在“十五五”期间,博物馆计划引入VR(虚拟现实)和AR(增强现实)技术,打造沉浸式展览体验。例如,游客可以通过VR设备“走进”古代钧瓷窑址,亲身体验钧瓷的制作过程。
二是数字化藏品展示:建立钧瓷文物数字化档案,利用3D扫描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,游客可通过触摸屏或手机APP近距离观赏藏品细节。
三是线上展览与直播:通过官方网站、抖音等平台推出线上展览与直播活动,打破时空限制,让更多人了解钧瓷文化。
(二)博物馆展陈提升计划
一是主题展览优化:对现有基本陈列展《钧韵天成》进行优化升级,增加互动体验环节,如钧瓷制作模拟、钧瓷釉色变化展示等,提升展览的趣味性与参与感。
二是临时展览创新:继续推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临时展览,如生肖贺岁展、中秋文化展等,同时探索与当代艺术、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展览,吸引更多年轻观众。
三是展陈环境提升:对博物馆的展陈环境进行改造升级,优化灯光、展柜、标识系统等,营造更加舒适的参观氛围。
四、总结与展望
2024年,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但也面临一些挑战,如数字化建设资金不足、市场化运营模式有待完善等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博物馆将继续以钧瓷文化为核心,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,深化跨界合作,提升展览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,努力将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场馆,为钧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
2025年3月